2004年12月25日,星期六(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聚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交了七万多 民间郎中拿“诺奖”
彭江

  近日,四川都江堰市医药医学烧烫伤研究所宣称,该所所长高天津携其研制的烧烫伤药“宝瓶”牌珍犀膏,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举行的42届世界传统选择性医学大会上,获得了大会最高奖项:诺贝尔·金鸡纳奖和诺贝尔贡献奖。高天津在治疗烧烫伤方面是都江堰较有名气的民间郎中,但目前还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民间郎中获“诺奖”一事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北京有人士打来电话称,大奖背后有“黑幕”。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国医促会)国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克表示,不要把这个诺贝尔奖与那个真正的诺贝尔奖混在一起,这个奖只是一个纪念性的奖,两者差距“十万八千里”。
    
  报料人我知道大奖如何出笼
    20日上午,笔者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打电话的男子说,他非常清楚这次大奖是如何出笼的,大奖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黑幕”。据他讲,本次大会中国有两个团队参加,一个是中国医促会国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克等人组织的40多人的团队;另一个则是由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华中医学会副会长傅世垣带领的20多人的团队。该男子称,在10月前后,杨克就与一个社会上姓靳的人四处邀请民间中医人士参会。他们在发出邀请时,说缴多少多少钱,就可以拿到诺贝尔贡献奖等大奖。他组织的这些人,不少人都缴纳了几万元的费用。他还透露,杨克组织的40多人到了大会现场后,有不少人喊着要杨他们退钱,杨等人没办法,就编出了“诺贝尔·金鸡纳奖等奖项”,并找到媒体报道所谓得奖一事,安慰那些人。
    主办方没设“诺贝尔·金鸡纳奖”
    21日上午,笔者连线北京的余海若———42届世界选择性医学大会的主办方国际交流医科大学的副校长。余自称与校长安东贾雅苏里亚教授是好朋友,已连续10年参加这个大会,去年被安东教授任命为该校副校长。余说,这大会开了几十年,已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中医交流的平台,但有人却打着参加大会要得到“诺贝尔奖”的旗号,到处去邀请人骗钱。他说,大会有10多种奖项,但召开这么多年来,压根就没有过“诺贝尔·金鸡纳奖”。余还补充说,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多年前和诺贝尔基金会联系过,建议设立诺贝尔传统医学奖(也说成是补充和替代医学奖),该基金会也基本同意,所以今年大会上的奖项证书上方,有“2004诺贝尔补充替代医学奖年”的字样,但这是纪念性的,并不是真正的诺贝尔奖。余还给笔者发来了长达10页的传真。传真里称,有人是在打着“参会者能够得到诺贝尔医学贡献奖”的幌子行骗,并称民间人士靳某伙同杨克等人,骗了不少民间中医人士去参加大会。
    参会者诺贝尔贡献奖子虚乌有中国中医研究所科技合作中心主任黄明达教授是同傅世垣等一道去的20人团队成员之一。12月22日,笔者联系上了黄明达。问:黄教授,请问你和谁一起去参会的?答:我们这个团有25人,由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傅世垣带队,还有余海若、那洪生等人参加。问:请问你们参会交了多少钱?答:好像只向大会组委会缴纳了290多美元。问:大会上有诺贝尔贡献奖、诺贝尔·金鸡纳奖这些奖项吗?答:子虚乌有。大会上我也结识了不少外国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奖项。黄还说,在这次大会上,曾经提到过诺贝尔传统医学奖这个事情,但这还是处在呼吁阶段,大会上没有诺贝尔基金会以及评审委员会的人员参加。笔者与都江堰的高天津也取得了联系。电话中,他语调比较低沉,称几天来心情一直不好。他透露,在第三届国际传统医学大会“全国医院创新论坛”上,他的《治疗烧烫伤2310例》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奖。为此,他接到中国医促会国医专业委员会的邀请,推荐参加第四十二届世界选择性医学大会,交了7.48万元的费用。
    医促会那是杨克自己搞的事情
    12月22日上午,笔者连线卫生部人事司劳资处,一位姓宋的女士说,中国医促会是在民政部备案的社团组织,卫生部是业务指导部门。她不清楚国医专业委员会的情况。笔者又拨通了中国医促会法定代表人王铁成的电话。王称,国医专业委员会是该会下属的二级分会,杨克是负责人。当笔者提起杨克组织高天津等人参加世界选择性医学大会一事时,王称这事与中国医促会没有任何关系,是“杨克自己搞的!”他当初就明确告诉过杨,这事卫生部不同意,但杨克还是搞了。(彭江)